1. 顏 崑 陽─從「性別利用」到「性別偽裝」與「性別越位」─柳如是在傳統兩性關係中的位置變移

2. 賴芳伶─唐傳奇〈馮燕傳〉的愛慾與罪罰─一個女性觀點的閱讀嘗試

摘要:

唐人沈亞之(781~832)撰寫的〈馮燕傳〉,是一篇極特殊的小說,歷來罕見學界論析。其內容取自貞元(785~805)年間真實發生的一樁婚外情命案,不僅當時社會眾口騰傳,還直達德宗皇帝。本論文試就自然生物法則與性別階級文化的角度,探討此一看似個別殊例的小說文本,為何、如何長期顯隱於人類的生活脈絡當中,儼然成為一永恆的人間戲碼。此一累世重現的「愛與死」「罪與罰」課題,宗教信仰多以「色‧戒」規勸啟導,社會律法則綰結道德規範,反覆施予身心恫嚇,尤其是對於女性。而長期被男性視為神/魔的女性自身,應怎樣自我反思,穿越困境,尋找中道?〈馮燕傳〉中色美無聲,為愛慾飽受罪罰的女子,是否只能以喑啞的複數形象,輪迴於歷史的甬道?還是在二十一世紀初的今天,已經逐漸透顯姐妹島嶼的天光?此乃本文論述核心所在。

3. 高桂惠─從香火到香油錢──明清女性宗教活動書寫的信仰光環與塵俗世道

摘要:

本文主要由小說中女性進香等相關活動,以及俚曲、筆記等文獻之書寫,探析女性如何透過具體有徵的「物質」來展現「願望的得遂」的歷程,她們不僅在家庭的發言權上造成緊張,也在經濟上造成壓力。文本中的交換與交易,女性如何給男性壓力——一種負面情緒的贈予,以取得男性的首肯與資助其宗教活動,並由此延伸出女性之間的競爭。小說中有關女性在宗教、儀式、禮俗之間,信奉或崇拜行為的祈求、酬神、還願、祭奠、供奉等行為方式,具有嚴肅的教化、遊戲的玩耍、諧趣的諷刺、無情的解構等意涵,許願、還願與供奉的宗教活動,也可以以消費文化的視角來探討進香時女性外在的裝扮,她們同時也可能滿足男性炫勢、炫富的心態,其功利性與炫富色彩甚至充滿了利益的計算與社會競爭,女性宗教活動是一種重要的社交活動手段,在人際與自我之間,饒富多層次的意涵。

4. 陳葆文─王六兒身體政治析論─《金瓶梅詞話》「酒、色、財、氣」多重書寫的一個觀察面向

5. 林盈鈞─論陳玉慧《幸福之葉》中的女茶人

摘要:

陳玉慧《幸福之葉》(201403) 是融合物質史與貿易史的歷史小說,從女性角度來重述這段臺灣茶葉發展史,是與《china》同類型的小說。
愛情與茶本來是不相關的,卻在陳玉慧的《幸福之葉》有了密切的關係,通過一杯茶,說愛情與女人的故事。作者說她要寫臺灣烏龍茶的故事,臺灣第一個全球化的商品的故事。表層敘述一頁臺灣茶業發展史,英人陶德與李春生從安溪引進茶苗,種植於北臺灣,在大稻埕設茶行,帶動當`地的商業發展,並且暢銷歐美,贏得英國維多利亞女王讚美賜名為東方美人。深層則是對女性的存在意義之思考。本文直接從文本細讀分析《幸福之葉》中的魏芷雲,她是作者所虛構的女性,集茶、技藝之美、愛情三位一體的化身,藉她來禮讚茶文化與個人獨立自由的生活思想。
分別從擁有獨立人格的魏芷雲、以茶藝證明自我的意義、茶作為文化象徵與作為一種修辭,探討作者創作此書的意圖與價值。作者認為女性在晚清渡海來臺發展中,擁有堅毅有能力的性格,使她能站在男人身邊,成為臺灣文化薪傳的最大動力。

6. 陳秀美─從「性別利用」與「性別越位」論〈李娃傳〉之「女性主體意識」的書寫義涵

摘要:

本文將從「性別利用」與「性別越位」論〈李娃傳〉之「女性主體意識」的書寫義涵。由於白行簡〈李娃傳〉是一篇唐傳奇小說,因此本文的研究材料是以小說中的故事情節為研究範疇,旨在探討中唐時期的白行簡,以一個男子的詮釋視域,是如何透過故事情節,來塑造長安娼女:李娃的「女性主體意識」。此外,本文的研究進入並非採取西方女性主義之批判,也不是從對立角度來詮釋李娃的女性主體意識。準此,本文預設了兩個基本假定:一是,李娃自覺自己身為娼妓的身份,並藉此身份特質,進行其「性別利用」以致富,又因其累積的豐厚籌碼,製造出其異於一般娼女身份的主動選擇權,白行簡塑造李娃冷靜、特立的女性自主特質之外,也展現出李娃在其「女性主體意識」的視野下,更加抬高其社會經濟下的身價,成為豪戚貴族們爭相接近的名女人。這樣的「性別利用」讓她把倡女的無奈,轉變成為一種職場上的性別優勢,重新找回生活的自主權。二是,當她與鄭生重逢,且督促鄭生專心科考時,白行簡筆下的李娃開始放棄其「性別利用」的生活模式,當她下定決心為自己贖罪時,其果決的態度與應變的決擇,深具其應對時局的前瞻性與未來性意識,像個「大漢子」一般果斷而且勇於承擔,其與鄭生的互動關係上,產生一種「性別越位」的現象,其捨情、守禮、就義的抉擇,明顯地比男子更加「識大體,守本份」,且更具「女性主體意識」的自主特質。此乃白行簡藉由〈李娃傳〉的人物刻畫與情節敘述,以展現出李娃之「女性主體意識」的書寫義涵與價值。

7. 黃麗卿─從「情欲追尋」論《聊齋誌異》狐女情禮兼顧的實踐智慧

摘要:

筆者在〈《聊齋誌異》中狐女「成全之情」的價值意涵〉一文中,透過狐女「成全之情」分析,更加彰顯蒲松齡反思狐女的「成全之情」中,實隱含著「情禮融合」的和諧人倫關係,以及其對超越情欲的成全之情。由此可見《聊齋誌異》一書之所以稱為「鬼狐傳」,以及作者蒲松齡賦予狐女深具「情禮兼顧」之主要原因,而這也是蒲松齡之理想創作意圖所在。從蒲松齡塑造狐女形象而言,雖然大抵會先以「情欲追尋」、「禮過於情」等行為來表現,但狐女在識見「誠篤」的書生,或得到情愛的安頓時,往往表現出義無反顧地幫忙丈夫、守護家庭之操守,呈現了「為情守禮」的生命智慧。這樣的「情」與「禮」表現,看似對立卻含有其辯證上的融合,但目前研究成果則大抵偏於「情欲追尋」或「禮過於情」等單一觀點,來論述狐女在「情」與「禮」的對立問題,這樣的爭議論點仍值得深入探究。準此,本文將先從《聊齋誌異》狐女在「情欲追尋」、「禮過於情」等行為表現入手,以論其何以能轉變出「為情守禮」的價值意涵,藉由狐女的為情守禮所朗現的至情精神,探討其所隱含之「勇於承擔」、「至情成全」等生命智慧,進而期能將蒲松齡回應時代社會文化之處境問題呈顯出來。

8. 林偉淑─「枉擔虛名」的晴雯——《紅樓夢》中晴雯的人物形象與身體意識

摘要:

《紅樓夢》中晴雯占去的篇幅並不多,但形象立體鮮明。晴雯是個外貌出眾、個性剛烈的丫頭,寶玉疼愛她也縱容她,晴雯最為人知曉的幾件事,是寶玉為博她一笑,任她撕扇;她在病中為寶玉補金裘,展現了她極佳的女紅,同時也表現她對寶玉的情感。但最重要的是,她在病逝之前,對寶玉所言一席話,她說自己枉擔了虛名,「枉擔虛名」這句話的背後,表現了晴雯的性格,以及複雜的心理糾結,甚至也隱隱然表現了她對自己的身體意識。本文由晴雯臨終前的遺憾及感歎,回溯晴雯短暫的生命,她的性格、形象與處事態度,並分析她對自己身體擁有權的抉擇或思考,並說明晴雯的身體意識。

9. 李桂芳─感傷的懷舊─新版《小城之春》之女性敘事的摹寫與闡釋

摘要:

田壯壯(1952-)身為中國第五代重要的導演,蟄伏(遭禁演)多年之後,選擇在2002年重拍中國四十年代費穆經典名作《小城之春》為其復出之作。除了向中國電影先驅者費穆致敬之外,同時也引發經典與新版電影之間的疑慮與爭議;經典作品及新版之間是否存有優位順序?新版電影又是否忠於原作?或二者之間如何平衡?本文試圖對照新版《小城之春》與舊版如何在不同歷史時空造就美學框架的消長和演進,並延伸思考經典再現,是否造成影像記憶的危機或貢獻?從影像的歷史來說,與其說新版《小城之春》是一場美學的臨摹,倒不如說,田壯壯再現了當代文化場域一種感傷的懷舊——它涉及當代中國電影美學的社會性與表現心態。本文就新版《小城之春》如何展演並追溯經典美學為框架,從而釐清經典如何是特定歷史時空的產物,也反思新版電影如何可能脫逸經典並繼而再創造,如是關注兩者之間的相似與差異;其次,本文也就新版《小城之春》相關女性敘事的摹寫與視點轉化為依據,就其影像文本的細節和事例,討論文本互涉關係之可能如何遞嬗,並提出田壯壯在經典美學框架影響下,如何改寫一代人的情感政治。

10. 林菁菁─聶華苓小說中的文學地景─以「北平」、「重慶」、「台北」的書寫為例

11. 莊蕙綺─中國中古時期狐祟故事的社會意涵

摘要:

鬼魅精怪向來為中國文學創作的主題之一,從秦簡的〈墓主記〉、魏晉志怪小說、唐人傳奇到清代的《聊齋誌異》、《閱微草堂筆記》等,成為中國文學的一大特色。其中涉及作祟的故事多以女色惑人為主,固然是為了達成警世的目的,但也反應世人重色的一面。
但在中國中古時期的精魅作祟故事裡,尤其是狐祟的情節,與其他朝代有顯著差異,並載於史籍、筆記雜著等非文學創作的書籍裡。這些完成於中國中古時期的狐祟故事。除了常見的男女情愛之外,又涉及到女主政治、華夷之別等議題的批判上。
職是之故,若將這些不涉及男女情愛的狐祟故事,視為反應當時社會的文化產物,則僅見於中國中古時期狐祟故事中的斷髮、狐化僧等情節,應可視為當時社會的集體意識。因此本文在此一理解下出發,以中國中古時期的狐祟故事為主,綜合相關的故事情節,探討創作中古時期的社會變遷與社會問題,用以分析狐祟故事背後所隱藏的社會意涵,以作為中國中古時期社會史研究的一種試探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femtk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