淡江大學中文系「中國女性文學研究室」專題講座
主講人:鍾正道 老師
主持人:黃麗卿 老師
演講題目:殘忍與溫厚――閱讀張愛玲與李安的〈色,戒〉
演講時間:12/2(週五)上午8點20--10點
演講地點:淡江大學文學館L401
歡迎參與!!

■講者簡介
鍾正道,一九七二年生,東吳大學中國文學博士,現任教於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系。研究領域為現代文學、文學與電影。著有學位論文《張愛玲散文研究》、《張愛玲小說的電影閱讀》。曾獲中央日報文學獎、全國學生文學獎、雙溪現代文學獎、國軍文藝金像獎。
 
<<張愛玲小說的電影閱讀>>
作  者:鍾正道
出  版: 印書小舖
出版日期:2008/4/8

張愛玲的 小說具有豐富的電影感,本書從「電影閱讀」角度,論析張愛玲小說對電影技巧與本體的掌握,肯定其既發揮電影鬼魅性質又堅持文學特有力量的藝術價值,而確實 成為中國現代小說電影化的優秀範型。首先,述及張愛玲與電影的深厚因緣;其次,著眼於電影攝影部分,探討小說對景別、色彩、光線、構圖等視覺元素的經營, 包含特寫鏡頭所突出的「另一次元的現實」與女性凝視功能,蔥綠桃紅的現實世界中破綻白色人生底子的色彩策略,「陰暗而明亮」的影調設計,風格化的靜態與動 態構圖等;再次,從電影蒙太奇的角度,論及小說的鏡頭剪接術;從畫外音的觀點,挖掘其聲音獨立於畫面的手法;從鏡與夢的隱喻,指出其模擬電影而使小說成為 鏡式與夢式文本。最後,總結這些形式主義的影像藝術所搭建的奇異、破碎、虛幻的電影化世界,乃源自張愛玲奇異、破碎、虛幻的生命體認,這是美學觀與人生觀 高度融合的結晶,成就了獨特的小說美學。


線上試閱
「張愛玲 小說的電影閱讀」,就是從電影的觀點來閱讀張愛玲的小說。各種藝術體之間會交相產生作用,文學與電影也不例外,儘管兩者是由不同的媒介材料所構成的不同的 符號系統,但彼此在形式上卻經常「脫胎換骨」,文學常成為電影的素材,電影也屢屢轉化成文學;而文學門類中,又屬小說與電影的關係最為密切,僅僅從著名小 說被搬上銀幕的不可勝數,便可想見這兩大氏族聯姻史的洋洋可觀。電影於一八九五年問世,與其他藝術形式比起來,相當晚出,由於它在二十世紀二○年代以後, 發展成為一種新興的城市娛樂商品,成本極高,因此為了平衡成本並創造更高的利潤,便由單純的「影戲」結合了「敘事」,注重情節,擴大篇幅,藉以吸引更多愛 看戲劇性故事的大眾;正是如此,它才急切的與小說聯姻,而小說在敘事藝術上已積累了光輝的成就,遂與電影結下了百年之緣。......
張愛玲 (1920-1995),便是在四○年代將電影藝術巧妙的融入小說體式的創作標誌。她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傳奇,創作顛峰只有一九四三到一九四五兩年,一 冊《傳奇》,一冊《流言》,就足以讓她進入「文學家」的行列,一起步便是完成。有史家寫成了現代文學史,對她隻字不提;也有研究者認定她是二十世紀中國最 優秀最重要的作家,夠資格競逐諾貝爾文學獎;有人讓她與魯迅、茅盾、沈從文等新文學大師平起平坐;也有評論家視之為鴛鴦蝴蝶的三流寫手,甚至認為她還不 「入流」;有人將她歸為「落水作家」,寫的是「漢奸文學」,懷疑其民族情操;也有讀者、創作者以「張迷」自居,奉「張腔」為寫作圭臬,文壇甚至還出現了 「張派」作家群。作家與作品,作為一客觀存在,卻引起諸多南轅北轍的評論,實為歷史上一則爭論不休的弔詭。廿一世紀的今天,隨著研究成果的累積,張愛玲的 重要性已越見清晰,不但有研究者從各個角度去研析作家與文本,進而獲得不少合理的評價,近出兩岸三地的文學史,也紛紛添上張愛玲的席次,或章節或段落,充 分確立其文學地位。
張愛玲雖然以小說與散文創作聞名,但其實她與電影之間也有層深厚的關係──從小,她愛看電影,愛讀電影雜誌,嘗試寫影評,創作 電影劇本;她曾將自己的小說改編為電影劇本,曾將別人的小說、電影、舞台劇本改編為電影劇本,也曾將自己的電影劇本改寫成小說;許多電影導演紛紛將她的小 說搬上銀幕,其小說本身也具有濃重的電影感。
──節錄自〈緒論〉


資料來源:
http://www.pressstore.com.tw/ps/book/book_content.asp?bo_id=240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femtku 的頭像
    femtku

    淡江大學女性研究室部落格

    femtk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