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渝書評
范銘如
在現代主義已被後現代主義取代多年之後,李渝 的《金絲猿的故事》繼王文興《背海的人》下集,再度頑強地延續台灣現代主義的命脈。尤其在當年的現代主義健將們紛紛改絃易轍之際,曾經銷聲多年的李渝反倒 後勁十足,克服創作及生活上的低潮,於去年發表《應答的鄉岸》後又推出新作。真是一件令人驚喜快慰的事。
《金絲猿的故事》是由七個長短不一的篇章貫串起來的長篇小說。有的是結構完整、獨立成章的短篇小說,如<梔子花>和<望穿惘川>;有的則潦潦兩三頁似散文隨筆如<春雨>、<歡宴>。小說時間橫跨半個世紀,以<梔子花>和<望穿惘川>兩 篇撐持敘述主軸。前一篇寫的是非常現代主義、伊底帕斯式的悲劇。敘述大陸來台的將軍,娶了一位貌似他前妻的少女,生下一女,建立起幸福美滿的家庭。在溫州 街的花園別墅裏,在替身夫人的身影裏,將軍完成與遺棄他的第一任妻子來不及實現的青春美夢。不料舊事重演,秀婉的妻子拋家棄女,與年輕情夫私奔潛逃。而這 位年輕的情夫,正是將軍與前妻的獨生子。後一篇的情節較為單純,描述去美多年的將軍之女,為完成父親遺願,返台將父親骨灰帶回大陸。在幾番迷路與探詢之 後,終於找到將軍一生心魂牽縈的臨莊,目睹傳說中靈獸---金絲猿的家園。
在 世紀末氛圍重新現身的現代主義小說,彷彿帶著一股濃厚的懷舊氣息。李渝小說裏鍾愛的六○年代溫州街,又再一次以原鄉的姿態出現在《金絲猿的故事》裏的前半 部。李渝日愈成熟詭奇的敘述技巧飾以瑰麗的詞藻,居然將素享「不好看」惡名的現代主義小說改造得引人入勝,兼具藝術性與故事性,著實是達成不可能的任務。 然而即使刻意包裹上一層時代的光暈,隔著三十年的辛苦路望回看,未免淒涼。溫州街上第一則原鄉神話以妻離子散、頹屋荒園收場,宣告幻滅。
幻滅,往往是另一重追尋的開始。故事的第二部份將時空挪移, 追溯五十年前將軍的原鄉,也是整部敘述真正的起源與核心。李渝運用類似魔幻寫實的技法,將女兒隨獵戶追捕金絲猿的過程與將軍當年的狩獵、征戰並置。女兒最 終發現,原來將軍「英勇」殲滅的「匪軍」,只是入山朝聖的鄉民。李渝抽象性的都會敘述筆觸,在描寫史詩般蠻荒殺戮的原始場面時,雖然有些氣弱、單薄,但是 小說的政治寓意到此呼之欲出。我們恍悟,第一則原鄉的破滅,早在半世紀前就已決定。沾滿血腥罪孽的將軍,註定是不配擁有任何屬靈的生物。所以從他的年輕時 的獵物金絲猿,到前後兩任妻子、兒子,都必須離他求生。
當 做全書精神象徵的金絲猿究竟所指為何?根據作者的序言,金絲猿是世界第一類珍異瀕絕的動物,溫和群居、友愛同類、保護幼小。這種似人而優於人的靈長類,在 小說中正暗喻為菁英中的菁英,不見容凡夫俗子的秀異人士。「據說瀕臨滅種的動植物都屬高等動物,長期依靠特殊飲食和生態環境生存,被社會排斥,忍受著逆 境,卻又堅持活下去,所以可以被視為頑抗命運的象徵」。容得下金絲猿的所在,自然不在溫州街、不在紐約、甚至不在川貴雲藏,只能在那心中的森林,寓言的家 園。
世紀末的老靈魂彷彿特別多。從台北的都市廢墟到大陸的東北、西南鄉野,都有漂泊的老靈魂在記憶、想像中尋驥、建構理想中的原鄉。明知徵逐肇始於匱乏,終結於(再)失落,追憶似水年華的呼聲總是不絕於耳。且讓我們仿照全書結構,先跳開《金絲猿的故事》這一則原鄉,追溯回李渝小說創作的起始《溫州街的故事》裏的第一篇<夜煦>。故事裏由台赴美的代表,象徵童真美好的靈屬生物是,在紅樓戲院裏博得滿堂采的,平劇紅伶。這位真實生活中有所本的國際名伶,幾年前也曾出版自傳呢。走出別人虛構的世界,自敘在眾人眼裡充滿傳奇神秘的人生經歷時,書名竟是---休戀逝水!
真實與虛構的對照,豈不更令人唏噓!
- Dec 20 Tue 2011 14:31
李渝書評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