封德屏 文訊雜誌社總編輯  
        中國婦女寫作協會常務理事

一、女性與編輯

       這裡所說的「編輯」,既指動詞意義的編輯工作,也指名詞意義的編輯工作者。如果沒有編輯,一篇篇作品是孤立的,它是不會自動成為一個版面、一冊圖書、一本 雜誌,必須經過編輯的構思、串聯、審讀、加工,才能算是成品。所以,讀者看到的應該是作者和編輯合作的成果,而不只單是作者的成果。然而,作者的成果是顯 露在外的,讀者們往往直接認識作者,很容易從文章中看到作者的思想、情感,卻不易發現一個編輯者在編輯工作中灌注的觀念及想法。因此,編輯的成果是隱性 的、幕後的。

       女性在傳統性別認同的價值觀念下,一直被認為是個追隨者、領導欲望並不強,而且較情緒化、脆弱的。但這些特賞綜合起來,正可以發揮有別於男性的創造力;女 性知道人類的侷限和脆弱,遇到事情,她們反而更有韌性和生命力。這和編輯工作的隱性的、較不為人知的,需要圓融、寬厚、細膩的特質,正可以巧妙地結合起 來。
 
二、台灣女性編輯工作者的特質

       檢視台灣近五十年的文學發展,女性編輯工作者確實有不凡的表現。她們分別在不同的時期,不同的文學媒體?報社、雜誌社、出版社,擔任編輯工作,像聯副的林 海音,中央日報的胡有瑞、林黛嫚,新生報的劉靜娟,中國時報人間副刊的季季、陳怡真,自由時報的鄭羽書、蔡素芬,中革日報的應平書、吳涵碧,青年日報的李 宜涯,自立晚報的沈花末、張典婉。此外蘇偉貞、莫昭平、李金蓮、桂文亞在讀書版、兒童版對文學出版的貢獻,也是有目共睹的。其他與文學有關的出版社、雜誌 社,優秀的女性編輯者更是不勝枚舉。她們大多數能寫能編,可以巧妙地轉換作者、編者的角色,能設身處地為作者及編輯著想,這也是台灣女性編輯者的一大特 色。

      自七○年代人間副刊高信疆以企畫編輯方式掀起媒體風雲之後,台灣的文學媒體,尤其是報紙副刊及文學雜誌的編輯工作者,已逐漸地將自我意識、認知及觀念,藉 由媒體編輯工作表達出來,跳脫以往被動的傳統編輯角色。另一方面,經濟資源充沛,社會多元發展,許多媒體編輯工作者,企畫專題、專欄、專書,舉辦座談、聯 誼活動,採取主動向作家、學者邀稿方式,向政府文化行政單位、文教基金會,甚至工商企業界,爭取資源,同時也走向台前,主導、主持專案或活動,多了許多發 聲的機會。因此,現在的編輯,包括女性編輯在內,比較有機會從幕後走到慕前,以往編輯的隱性角色,已逐漸改變。
 
三、以編輯工作落實兩性平權及女性議題
       自1984年進入《文訊雜誌》擔任編輯工作,多年來我與我的編輯同仁,有計畫的用專題、專欄來落實我們對台灣文學的關懷及熱愛。同時因為自己的女性角色, 自然也非常關心兩性平權以及與女性文學有關的議題。我們曾經製作的專還有:「繆思最鍾愛的女兒?新生代女詩人十四家」(37期)、「十二位傑出的藝文女 性」(41期)、「當代華文女作家,(46期)、「女性團體與婦女處境」(113期)、「女性與台灣文學的發展」(127期)、「新世代女作家」(137 期)、「女性書寫新方向」(149期)、「性別與家國的對話?專訪研究台灣文學的新一代女性學者」(151期)。除此外,兩性中有關「文學藝術」層面可茲 進一步討論的詁題,譬如由裸體畫作所引發的藝術與色情之爭、通俗文學與嚴肅文學的分野等。我們用清晰的企畫,充足的資料,理性的態度來做深入的報導及分 析。除了專題,我們用對文學生態、文學創作的了解,科學地、分層次地做好作者的工作。這些理念,也清楚地表現在各種專欄的設計上。除了平面的文字出版外, 我們更藉動態的活動及聯繫,用誠懇、熱情與尊重,和作者交朋友,並以高品質的編輯成品來吸引作者及讀者。

 

四、努力成為「T」形人才

       在編輯學裡強調雜誌編輯要努力成為一個「T」形人才。「T」橫槓代表雜家式的淵博學識修養;「T」的直槓代表學有專長,也就是努力做編輯工作的專家、某種 專門學科的專家。身為一個文學雜誌的編輯,我時時以此自勵,也願意和從事編輯工作的同道們亙勉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femtk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